佛头山,原名佛陀山、佛图山,地方口音念转成佛头山了。据说是“观音身边的佛头童子曾临此山降白龙”而得名。巍巍大巴山脉,象条巨龙,绵延千里,自东北万源入境,越通江南下,经得胜山,过南天门、巴灵台,止于通河、巴河之交汇处。坐落于平昌县城所在地的“川北重镇”江口镇之北侧。海拔400--723米,森林覆盖率90%以上。四围环山拱抱,左右河流汇绕。山水别具青秀,风景这边独好。“名胜依山尽,古迹入时流,山城风情味,伴迎好客游。”现在,正以开放的胸怀,笑迎八方宾朋的到来。
在川东北有个脍炙人口的传说:山是一座佛,佛是一座山,山中有佛,佛中有山。就是佛头山的真实写照。若从东南方向远看佛头山,俨然一座大佛,头顶蓝天,庄重肃穆,衣折分明,大肚雍容,气宇轩昂,正面对江沱和县城,保佑全城人民,安居乐业呢。
佛头山是一座神奇的山,有关其传说很多,其影响最大、最广久的,是佛头童子斩孽龙的故事。相传很久以前,有两条孽龙,一白一黑,经常在巴河兴风作浪,肆虐百姓田庄和财产,人们怨声载道,却无可奈何。只有四出访道,能有个办法。后来这事情传到了观音菩萨那里,菩萨慈悲动了恻隐之心,便谴佛头童子下界征治孽龙。佛头童子奉行巴河察看,正值夏秋之交,瓢泼大雨连下三天三夜,巴水暴涨,波涛汹涌,洪峰迭起,只见两条孽龙,推波助澜,疯狂向两岸扑去,沿岸百姓危在旦夕。佛头童子即持上方宝剑,跳进滔滔大河之中……纵横飞舞和孽龙大战三百个回合。白龙气馁欲退,童子猛飞一剑,正砍到脖项上,孽龙一声惨叫,飞向东北方十里外,化作了一道山脉,头变为白顶子山,龙尾变作龙尾山。黑龙见势不妙,落荒而逃。童子乘势追击,黑龙忙不择路,急奔西北,顾头不顾尾的扎进峡谷,嗡然一声,地蹦山裂,黑水从地涌出,化作龙潭溪。这时佛头童子也是遍体鳞伤,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江阳岸边,打了个盹,不料竟化作了一座佛头山,也许这是天意吧。从此,就永远镇守在巴河畔,成为两岸黎民百姓的福祉,保佑一方平安。人们为了纪念他,就在山上建了很多寺庙,塑了很多的像,用各种方法和形式祈祷祭祀。各位朋友,听了这个故事后,是否心有感触?
佛头山上有宝光寺、观音院、古佛洞,佛山寺、极乐寺、罗汉洞,以及西南小山包处的华严寺、玉皇殿等。保留有唐宋明清的摩崖造像、泥塑、木雕和混凝土造像、缅甸玉佛等珍贵文物。佛祖释迦牟尼、观音大士、玉皇大帝、女娲娘娘等,羽羽如生,呼之欲出。
佛头山太神奇了,天生的一座佛。世上最大的佛,是乐山大佛,但她是人工雕凿的,而佛头山则是天生的独一无二的一座佛。
佛头山的美丽和神秘,说不完道不尽。清末海州道员、盛名远闻的风流雅士廖伦,晚年悠悠林下寄情山水,吟诗作赋,咏唱佛头山,把佛头山的美景,归纳为:江阳十景,有口皆碑:鹰岩春晓,双江螺旋,狮滩雪浪,南台飞瀑,宝山夕照,龙潭秋月,佛头夜雨,华寺木鱼,角井灵泉,蜈岭卧云。这里的佛头夜雨是佛头山的一大特色,不妨有缘在此体验一下。